牽手中科院!共建高水平大學、“國字號”研究院
河南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省院科技合作座談會,單位領導出席參加本次會議,本次會議上成果顯著,簽署了新一輪科技合作協議,共建高水平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鄭州工業先進技術研究院。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等出席座談會暨簽約儀式。
根據此次簽署的新一輪省院科技合作協議,“十三五”期間,省院雙方將本著“需求牽引、優勢互補、務求實效、共同發展”的原則,堅持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緊緊圍繞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充分發揮中科院的研發優勢、人才優勢、技術成果優勢和河南省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市場優勢,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領域的科技合作與交流,推動中科院在河南省開展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活動,為河南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科技支撐。
省院合作重點,主要圍繞加強研發機構和研發平臺建設,共同支持依托河南省科學院建設“中國科學院鄭州工業先進技術研究院”,加快中科院科技成果在河南省轉移轉化,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共同組織開展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共同培養國際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共建國際化高水平大學,組織開展戰略研究與科技決策咨詢。
省院在諸多方面加強合作、共同的目的是,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政產學研用結合的道路,將河南建成院省合作的示范區,在服務國民經濟主戰場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謝伏瞻代表省委、省政府對協議簽署表示祝賀,對中科院長期以來對河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希望切實把合作協議各項內容落到實處,推動省院合作向更多項目、更寬領域、更高水平發展。
白春禮表示,“十三五”期間,將推動中科院更多重大成果在河南落地轉化,加強戰略研究、服務政府科學決策,共享教育資源、探索中外合作辦學,服務和支撐河南的經濟社會發展。
副省長徐濟超代表雙方介紹了省院合作進展及下一步工作重點,并與中科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禮代表省院雙方簽署新一輪科技合作協議,中科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主持省院科技合作座談會,出席座談會的還有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李文慧,以及中科院、省有關方面負責同志。
丨從中央到地方,人才工作受到充分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說,“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沒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難以順利實現。
總書記的這番話,可謂一語道盡了人才對于事業發展的的重要性。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中央組織部部長趙樂際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曾專門提到人才工作。他說,實施“十三五”規劃、實現良好開局,要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人才是創新驅動的保障,科技是實現夢想的翅膀。希望河南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加快建設人才強省。
從我省現實看——
我省落實“十三五”規劃各項任務需要人才支撐;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需要人才保障;
實施“四大國家戰略規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贏脫貧攻堅戰等,方方面面都需要人才鼎力。
所以,2018年6月7日,在河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新當選的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甫一亮相就把人才工作高高舉起。
他說,要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靠教育培養人才,靠政策吸引人才,靠事業留住人才,讓人人皆可成才,共同享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
6月中旬,在河南省委中心組集體學習研討(擴大)會上,謝伏瞻指出,謀劃好河南未來發展,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深入實施科教興豫戰略,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性工作,為我省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目前,我省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亟需優質人才,這是“時”;而廣大人民群眾呼喚能在本地享受更高水平的教育,這是“勢”;如斯“時勢”也倒逼著我省的高等教育提層次、上水平。
面對這樣的局面,苦練內功,穩步提升我省的高等教育水平,肯定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在全方位開放的大背景下,借力發展,招才引智,將外部卓越的辦學理念和優質的教育資源化為己用,以合作促發展,顯然也是一個高招。
丨省院開啟新一輪合作恰逢其時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16日凌晨,被命名為“墨子號”的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開啟星際之旅。它承載著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然而,就我省發展而言,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特別是科技發展基礎薄弱、創新人才短缺、創新平臺不多、創新主體不強等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
中國科學院是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咨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十二五”時期,中科院作為第一完成人或第一完成單位,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68項、技術發明獎30項、科技進步獎32項。
今年4月5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獲得國務院批復,成為繼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后,我省迎來的第四個國家戰略規劃,這有利于提升河南在全國創新發展大局中的地位,為河南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造了難得歷史機遇,也為省院深化科技合作提供了高端平臺。
可以說,省院開啟新一輪合作恰逢其時。
此前,河南省已與中科院先后簽署三輪科技合作協議,為河南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引領和支撐,共建了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河南研究院、洛陽中科信息產業研究院、(洛陽)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創新研究院、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鄭州分所等研發單元,融入河南省整體科技創新體系;
持續推動河南省科學院建設,為省科學院的創新發展注入了動力和后勁;
中科院有59個研究所與河南省18個地市的企業開展合作,有405項科技成果在河南省轉移轉化;
高產高效現代農業示范工程、百萬噸控釋化肥、煤制乙二醇、高性能碳纖維、平面光波回路光分路器等項目的落地實施。
截至去年底,中科院在河南18個地市開展科技創新活動,轉移轉化科技成果405項,2017年使企業新增銷售收入近500億元,河南已成為中科院與地方合作中成效最顯著的省份之一。
丨國內交流合作廣泛開展
2015年12月23日,省政府與西安交通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浙江大學3所國內知名高校在鄭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我省將與西安交通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共建研發基地及研發平臺,開展協同攻關、試驗示范推廣、戰略決策咨詢、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等多種形式的廣泛合作。
這3所高校長期以來與我省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 上一篇:省科學院專家組赴美國加拿大開展學術交流與項目合作 2018/6/30
- 下一篇:萬象公司旗艦產品含硼化合物及制藥助劑暢銷國際市場 2013/3/11